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新闻

同济大学王荔教授做客“城院大讲堂”谈良渚文化魅力

发布日期:2018-03-30 15:52 访问次数:

        3月28日晚,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荔教授做客“城院大讲堂”,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文明的曙光——华夏人类早期“天人合一”观念的解读》的专题讲座,用平实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良渚文化的独特魅力。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杨程教授代表分院致欢迎词。
       讲座伊始,王荔教授通过“什么是文明?”这个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对于文化复兴进行了简要介绍。人类是什么时候区别于其它物种,就拥有了文明。随后阐述了文明的四要素:文字、青铜、国家形态、礼仪制度。两河流域孕育了西方文明,而黄河和长江两条母亲河哺育了我们的华夏文明。我们一直说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却不知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今天,我们长江三角洲一代还埋藏着一段断层的良渚文明,这段时间被称为“遗失的纪年表”。
       随后,王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考古发现,以玉石为主。从出土的玉琮上发现了相同的浅浮雕的纹样,王教授为大家解读了惊人相似纹样,竟然是猪的形式,然后就有了北斗七星化为龙将猪送给人类的盖天说,随后的一些梳背上也是相同纹样的变形,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强大的想象力,着实令人惊叹!
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杨程副院长致欢迎词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荔教授 
      《易经》就是这样一部记载变化统一规律的著作,“易”是变化的意思,是由中国最古老的两本书《河图》和《洛书》结合起来编著的。 《洛书》中龟背洛书的故事发生在距今5300年前,龙凤在远古是猪和鸟的合体,而司南的底盘是八角形,四方思维,北斗七星的运转印证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古人看天种地,看北斗知时节,就此物候观念和时空观念形成,宇宙观也随之形成,故天子都先观天象再运天下,三经三纬,应用到了古代城市规划的建设当中。九宫格代表天地间,八角形就是天地间最肥沃的土地,盖天说也被运用于造字,王教授运用动画和图片向我们生动阐述了古人的智慧,令人震惊!
        最后,王教授总结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要我们与自然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不要忘本,要热爱祖国,有强大的文化自信的中国人才能创造出新时代的文明。
        讲座结束后,王荔教授与师生展开现场互动,为大家答疑解惑。本次讲座的举办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还加深了大家对良渚文化知识的了解。
 
讲座现场
 
人物名片:
 
王荔,女,浙江杭州人。先后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艺术史学史专业,获博士学位。多次在日本、意大利、德国、新加坡等国的艺术大学作访问学者并讲学。长期从事艺术历史及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出版专著:《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程十发画语录图释》、《良渚原始审美文化研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