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队员金海燕、戴依琳、陈恬园、周倪彬、纪心恬、秦佳慧、徐凯钦、陈飞霞、胡非頔、陈泽鑫、陈泽宇、王丽侠行前合影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5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萌动春苗•你我共行”龙泉支教项目日前启动,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12位支教队员将于7月底启程,奔赴浙江省龙泉市龙南乡平安希望小学,与那里的小学生们再次相会。原本还是在校大学生的同学们将转换角色,当起山村教师,教书育人,体验生活。
暑期龙泉支教是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目前唯一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五期,被列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暑期短学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支教队根据山村小学特点和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门设计了《趣味语文》、《简笔画》、《趣味英语》、《硬笔书法》、《音乐》、《健身操》、《手工》、《体育》等课程,还有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 在12天支教活动时间里,城市学院的大学生们将与山区的小学生们共同度过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
“青年大学生深入农村社会体验生活很有必要”在支教行前教育会上,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书记徐波老师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他作为杭州知青下乡的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体会。他说,支教的意义有两个,首先是通过深入乡村与农民的近距离接触,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农民的生存状态,从而树立社会使命感,立志掌握真才实学,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青春年华。第二个意义是发挥学业专长为当地学龄儿童服务。山区小学缺乏艺术教育师资,艺术生恰好能够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开设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教会他们唱歌、跳舞和绘画,从中感受艺术带来的快乐;通过开设故事会、演讲会,让小孩子们学会表达;通过组织健康有趣的户外集体活动,让小孩子们学会团队合作。这些课程和活动对培育少年儿童乐观坚强的优秀品格、树立积极向善的生活信念很有帮助。
龙泉自古人文昌盛,不仅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而且还是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能否发挥艺术院校专业优势,探索具有城市学院特色的“艺术支教”模式? 徐波老师建议同学们思考,如何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健康高雅的艺术支教方式方法,去激活山区学龄儿童的艺术细胞,点燃孩子们心中的艺术梦想,提升乡村学校师生的艺术修养。“今天的龙泉小学生,或许未来就是城市学院的艺术生!”徐老师说,我们都学过素描、色彩、造型等技法,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景色绚丽,风光优美,我们艺术生完全可以用己所长,教会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家乡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从而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朴素美好的情感,并感受艺术的熏陶和心灵的洗礼。建议支教队员给希望小学每一位小学生画一幅像,把山区儿童天真朴实、渴望求知的眼神定格在纸上,铭刻在支教队员的心里。
龙泉市龙南乡平安希望小学地处龙泉市东南部,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山脚。学校现占地面积4213.28平方米,建筑面积3064平方米。学校位于龙南乡政府所在地蛟蛘村,距龙泉市区有55公里。该校是一所有着近10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从1918年建校以来,历经数次更址,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尤其是在2007年,学校得到省、市援建项目地支持和中国平安人寿浙江省分公司的援助,新建了平安希望小学教学楼,工程于2008年3月竣工,2008年6月投入使用。目前在校生近200人,教职工19人,班级共8个。
2014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与龙泉平安希望小学学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