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国书画,千年水墨幽香。中国书画史源远流长,书法绘画艺术气蕴天成。为提升学员的文化素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博雅书院开展了中国书画系列课程。课程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书院特邀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吴龙伟老师讲授《中国绘画欣赏》课程,以历史年代为线索介绍了各时期的书画特点及国画的欣赏要点,提升了博雅学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加深了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认知;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书院联合我校书画协会会员共同开展书画欣赏活动,在普及中国书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每个学员对“书写作画”的实践体验和参与力度,获得较好的反响。
【理论篇】
在11月29日的中国画史讲座中,吴龙伟老师用通俗诙谐的语言为博雅书院学员介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史,以历史年代为线索讲解分析了绘画的形成与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绘画就已出现在岩壁和彩陶之上,其花纹多以几何和点线面的形式呈现,体现了远古人类粗犷、简率之风;到了夏商周时期,绘画已具有了一定成熟度,旌旗上的图腾、宫殿彩绘装饰和古朴大方的青铜器无一不体现着当时古人的非凡智慧;随着历史发展,到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市井上出现了画像石和画像砖,其上多雕刻着敬畏的神灵和农民劳作的图案,花鸟画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画科;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活跃、佛教兴盛,绘画也因此兴旺发展,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里的佛像造塑、岩壁画中的兴盛图景突出了这一时期绘画的繁荣。在这一时期,以《洛神赋》的创作者顾恺之为代表的文人逐渐参与了绘画。文人的加入,令国画增添了特殊的气韵,提升了国画的境界。这一时期,山水画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绘画开始脱离稚拙的状态。
在中国画史中,隋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更大的意义是开启了唐朝繁荣昌盛文化。唐朝绘画蓬勃发展,其可查的画家就达四百多人。吴带当风、青绿山水、水墨鼻祖、南北派山水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朝代更迭如梦,进入宋代,由于皇室对绘画的喜爱重视并专门成立了翰林画院加强对绘画的投入,中国画进入了鼎盛时期,以人物、花鸟和山水为题材的绘画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之后的元朝时期,由于异族当道,画家多隐居山林,且在作品中的花鸟画题材中,梅、兰、竹、菊逐渐人格化,体现了文人的清高不仕。行至明清时期,滚滚红尘推动绘画的分流,于是,逐渐有了多个创作流派,形成了百家争鸣之势……
【实践篇】
博雅书院通过联合我校书画协会会员共同开展书画鉴赏活动,在普及中国书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每个学员对“书写作画”的实践体验和参与力度。
书画协会成员首先向学员们介绍了书法的相关知识,如根据不同时期的文字特点,书法字体分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和燕书;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为“宋四家”,分别为苏、黄、米、蔡四人,其中苏轼、黄庭坚和米芾名列前三甲。在书法风格上,苏轼丰腴跌宕,天真烂漫;黄庭坚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米芾俊迈豪放,沉着痛快,三人的书风自成一格,为人推崇备至;随后,书法协会成员向博雅学员展示了历届书画协会成员临摹名作《兰亭集序》、《多宝塔碑》、《赤壁赋》等的墨宝佳作。在协会成员的指导下,博雅学员们在宣纸上尽情书写,施展才华。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法的丝丝墨香中,感受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博雅书院学员对中国书画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博雅书院现已正式聘请吴龙伟老师为博雅导师,期待在后续的课程学习有更多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呈现,促进博雅学员进一步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和博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