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分院)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以院长陈振濂教授为首的分院领导班子带领下,全体师生员工立足基础条件,放眼未来愿景,本着“差异化建设、特色化发展”的办学思路,围绕学院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分院“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实践“创意教育、以赛促学、纵向工作室”三大办学理念,本学期在专业、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探索,努力实践,为实现师生与分院“同步发展、共享成果”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一、学科建设磨砺以须,蓄势待发
1.方向重点初步确立。以艺术学门类下属一级学科“设计学”为统领,全面带动学科建设,力争跻身第三轮院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全岗返聘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尚淼为设计学科带头人。
2.课题层次水平提升。目前申报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研究3项,省教育厅教育技术研究课题2项。教师科研基金5项。实际到账科研经费110.75万元(截止2012年12月31日)。
3.学术活动趋向活跃。视觉传达系参加第六届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南京),工业设计系参加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作品展(厦门)、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等学术活动。环境设计系首次联合举办“全国照明设计师沙龙(杭州站)”,各地设计师汇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学院设计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树立了口碑,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4.师资实力有所增强。实现转评副教授1名,晋升讲师2名,新进硕士学位青年教师3名。目前,有专职专任教师2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13名。高学历(学位)人员比率上升,其中博士3名,在读博士4名。
5.政产学研合作拓展。实施“一系一基地”计划。深化与杭州萧山楼塔镇的合作,新增签约企业2个。稳固龙泉青瓷创意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开拓杭州西溪创意产业园、杭州闸弄口街道聚落5号创意园、杭州天堂伞也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拟签约单位3个。新增摄影课程实践基地。新建产学研示范基地3个。参加杭州市2012年社科科普周咨询活动。
二、学生培养特色鲜明,端倪初现
1.专业建设调整新格局。按照教育部新的本科专业目录要求,将原艺术设计专业调整为 “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2个专业,形成目前三个专业4个方向新格局。确定专业及方向建设思路和2013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工业设计专业准备接受中期检查。启动2014-2017级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
2.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改项目完成7项,课程建设9项(3项为提升课程),出版教材3本,专业方向建设1项,学院普通类学科竞赛1项,14位教师获得教学质量奖的一、二等奖。获2012年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纵向工作室第五届工作室成果开展,第六期工作室启动,23名专业教师和395名学生互选结队,一起开展设计项目研究开发。系主任、班主任、论文导师和学生班干部合力促就业。艺术设计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91.27%,签约率为89.68%,远超全省高校同类专业平均签约率17个百分点(全省平均72.10%)。专业对口率70%。2012届毕业生何斌创办杭州优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同班五位同学就业,深受各方好评。
3.教学管理稳定有序。本学期共开设91门课,其中必修课55门,专业选修30门,公选课6门。任课教师总数35人,专职教师25人,开课76门;兼职教师9人,开课13门。监考78场,监考教师152人次。完成2012届126人设计(论文)的图书馆归档工作和2013届142人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环节,教学秩序和教学日常管理正常。
4.实践教学平台搭建。《数字艺术实验室2011-2015年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目前已投入使用教学实验室7个,计划建成数字艺术实验室4个,艺术设计表现实验室4个,特色工作室8个。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设计教学实践基地正在形成。视觉传达专业举办“2012Facing spaces创意设计工作营”;工业设计专业举办百德嘉“心设计,新卫浴”设计营。2011年“天堂伞”创新设计营设计成果获得2012年度德国IF奖,实现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国际顶尖设计大奖零的突破。
5.成果展示声誉鹊起。举办院内设计竞赛及展览6个:艺术设计专业2012届毕业设计展、“创.美”2012年度优秀作品展、首届母校纪念品设计大赛、城市学院蛇年明信片设计赛、城市学院第四届工业设计竞赛,城市学院大学生多媒体设计作品竞赛等。参加社会竞赛及展览8个: 中国杭州2012文化创意博览会(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联合参展)、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奖赛、美国BPI中国区照明设计学生竞赛、首届“手机工坊”杯中国(杭州)大学生手机文化生肖设计大赛、“杭州元素”2012杭州主题明信片全球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竞赛、2012中国(杭州)大学生创意生活节,成果斐然。
6.国际交流稳步推进。目前在境外院校学习交换生4名(其中: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设计学部3名,为期一年;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1名,为期一年)。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代表团4人来院交流讲学1场次。荷兰设计师Steffen和Maarten应邀来院举办 “2012 Facing spaces”创意设计工作营。2012年暑期4名师生赴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参加设计营学习交流。4名教职人员赴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考察学习。
三、队伍建设德才兼备,厚积薄发
1. 一线教师爱岗敬业。分院教师大都年轻,处在事业家庭的成长期。他们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教书育人,勤奋工作,为培养未来设计师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院颁发的荣誉接踵而来:方华、朱媛、张佳、张越、杨程、金海文获2011-2012学年教学科研岗和管理服务岗考核优秀。张佳、周楚轶、葛菁被评为“2011-2012学年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周楚轶、陈文婷、张越、汤佳获“优秀班主任”称号,陈文婷获“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方华获“第三届教学优秀奖”,方华、朱媛、张越、金海文被评为“院级先进工作者”。张帆、王怡获“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张佳获“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称号。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被评为“先进研究机构”,张越获“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励志氛围日益浓厚。创意学子充满朝气和活力,具有强烈的事业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2011级132名学生参加学院国防教育军事训练,获得“思想政治工作优胜”、“队列优胜”称号,并获“永远跟党走,迎接十八大”军训大合唱比赛二等奖。全院536名学生,2人获国家奖学金,15人获学院励志奖学金、7人获国家助学金一等奖,12人获国家助学金二等奖。184人次获得各类奖助学金,84人次获得各类荣誉称号。分院女足获学院联赛季军,太极拳队获学院第四届太极拳比赛团体二等奖。“迎新晚会”新生老生热情高涨,其乐融融。第四届英语演讲比赛精彩纷呈。参加学院“迎新年环校园长跑接力赛”获“道德风尚奖”.2009级女生鲍雯佳获“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第六名,并获“最美声音”小姐称号。学生申报学院2013年度捐赠项目备选方案3个。申报校友立项课题大学生科研项目10项。“大学生保险”投保率99%。19人获贫困(特困)生资助。
3.党团建设扎实有效。目前分院有教工党员19名,学生党员63名(正式党员32人,预备党员31人),入党积极分子116人,入党申请人103人。积极开展“五好党支部”建设,教工支部和学生第一、第二支部通过达标验收。教工党支部申报2012-2013学年学院“党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一般项目1项;学生党支部申报2012-2013学年学院“党支部建设创新活动”重点项目1项,“党建工作研究”1项。选举产生党员之家执委7人,第六届团学联执委12人。举办了“献礼十八大”海报设计大赛和征文大赛。
4.勤政廉政警钟长鸣。本学期分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安排学习讨论会3次,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党员干部按照新党章的要求,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分院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针对届中考核反映的问题进行自我解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认识、自觉克服在德能勤绩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学生第一、第二、第三党支部召开党员民主测评会,对照党员标准自查自纠,找出在党员修养、学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员形象,取信于广大师生。
5.立德树人任重道远。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和能力素养决定着所在单位的凝聚力和事业进程。随着分院的发展,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勤政廉政、乐于奉献的管理队伍迫在眉睫。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分院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和鞭策党员干部,以党员标准为思想行动纲领,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标尺,以管理干部任职条件为准则,自觉恪守学术道德,正确对待功名利禄,做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和群众满意的管理干部,不辜负学院党组织的信任和广大师生员工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