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作品《让夜空不再单调》(作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杨峰)
美国BPI中国区第四届照明设计学生竞赛日前揭晓,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艺术设计2008级杨峰同学的作品《让夜空不再单调》荣获一等奖(指导教师:张越、闻晓菁,下同);周津汝、钱丹同学获二等奖;郑潇洋、高珏同学获三等奖。本次竞赛由美国BPI照明设计(上海)有限公司与《照明设计》杂志共同举办,竞赛主题是“2020之光环境”。这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该项赛事中的第二次夺冠。
BPI照明设计学生竞赛是由BPI创办人Mr. Howard Brandston 于1981年发起的以学生为对象的照明设计竞赛。每年由IESNA北美照明工程协会承办,20多年来,为全球的照明设计行业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鉴于中国照明设计人才的缺乏,BPI特此成立中国区BPI照明设计学生竞赛,来鼓励并发掘更多优秀的学生投入照明设计领域。2008年以来,已经举办了4届BPI照明设计学生竞赛。因赛事平台高、影响大,中央美院、广州美院、上海交大、武汉理工、华中科技等全国各大院校均组织研究生及本科生参赛。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从2009年起组织学生参赛,当年即获得两个入围奖。2010年,艺术设计专业2007级学生陈超创作的《城市脉搏》(指导教师:张越)一举荣获一等奖。今年有更多学生获奖,除拿下唯一的一等奖以外,还获得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两个,成为本届赛事的最大赢家。对于参加照明界如此高规格的全国竞赛并夺冠,同学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发表感言。
杨锋同学说:“这次BPI照明设计大赛,是我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比赛。一次经历,一次成长,这次比赛的整个准备以及参赛过程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美好的回忆。我最后递交了“让夜空不再单调”这个主题,其实,灵感的来源跟平时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生活中,每个细节都学会去观察,都学会去感受,就是我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
钱丹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有这种比赛机会就多参加,这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自己目标的助推,还要以一颗平常心和踏实勤奋的态度去面对。要注意加强文字功底,好的设计也需要好的文字说明去支撑。”
高珏同学表示,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克服自己在科技方面的不足,并且认为团队合作精神极为重要,再通过长期的努力,训练出一双具有审美鉴赏能力的眼睛来。而这双具有审美鉴赏能力的眼睛,则建立在分析与比较以及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基础之上。
美国BPI中国区第四届照明设计学生竞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获奖名单:
一等奖:杨 锋 (艺术设计2008)
二等奖:周津汝 钱 丹 (艺术设计2008)
三等奖:郑潇洋 高 珏 (艺术设计2008)
指导教师:张 越 闻晓菁 (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